深圳公司注冊咨詢熱線:400-880-8199
深圳地理位置優勢
深圳市地處廣東省南部沿海地區,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東莞、惠州兩市,全市面積2020平方公里。深圳是珠江三角洲區域中的核心城市之一,是“珠三角”及內地進入香港的門戶和橋頭堡。深圳海岸線長達260公里,可建深水港的有6處,擁有我國四大國際中轉港之一的鹽田港。深圳枕山面海,是山湖風光優美的海濱城市,分布著大梅沙、小梅沙、西涌等多處水碧沙白的黃金海灘。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足,日照時間長。深圳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及人文資源,是發展開放型經濟、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理想地方。
深圳交通優勢
深圳是全國一一個有陸海空口岸的城市,擁有立體化的城市交通。港口方面,以蛇口、赤灣、媽灣、鹽田四個深水港為主體,開通大鵬灣和銅鼓兩條深水出海航道,形成綜合型國際中轉港口華南樞紐港。1995年深圳港口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位居全國第八。機場方面,1995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452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五。口岸方面,深圳是全國大的口岸城市,有12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年出入境旅客占全國50%以上,出入境車輛占全國80%以上,出入境船舶占全國10%以上。高速公路方面,由廣深、深惠、梅觀、深汕、機荷、鹽田疏港高速公路組成深圳高速公路體系,與區域連成網絡。鐵路方面,京廣和京九兩條鐵路大動脈匯集深圳,使深圳成為內地與香港聯系的“咽喉”,也使深圳成了京九沿線城市沖向國際市場的“龍頭”。
深圳產業聚集優勢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深圳逐步形成了一批產業配套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較強,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
電子信息產業。目前深圳為電子信息產業配套的企業超過3000家,從計算機、手機到電視機及各種數碼產品,零部件80%在深圳周邊地區可以實現配套。2004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4500多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6億元,并培育出了如華為、中興通訊、長城、康佳、創維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深圳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出口額在全國大中城市連續十多年位居前列,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
黃金珠寶產業。該產業現有企業近1000家,從業人員12萬人,并聚集了“艾尚”、“雅諾信”、“萃祿”等九個中國名牌產品生產企業。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約430億,約占全國的70%左右。全行業生產珠寶首飾數量約為1億件;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占全國36%;黃金用量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全年成交量的90%;鉆石用量占上海鉆石交易所全年成交量的90%;鉑金用量占上海鉑金交易所的80%-90%。深圳已成為國內大的黃金珠寶首飾制造基地和貿易集散地,同時也是全國珠寶首飾行業國際信息中心和物料采購中心。
服裝行業。據統計,深圳服裝企業現有3000多家,從業人員30多萬人,其中品牌服裝企業600多家。2004年,全市服裝行業實現工業產值550億元,出口30多億美元,并涌現出了如“安莉芳”、“日神”、 “紳浪”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特別是品牌女裝在國內大中城市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印刷行業。根據“2005年中國印刷企業100強”的統計,深圳有19家印刷企業入選百強,其中前三名皆為深圳企業。深圳目前已有印刷企業1800多家,從業人員達到14萬人。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深圳印刷行業總產值接近200億元,占了全國印刷工業總產值的20%,進出口則達到26億美元。深圳雅昌彩印兩度榮獲全球印刷高獎“美國印制大獎”金獎。深圳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精品印刷中心。
深圳人才優勢
深圳不僅擁有200多萬經過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大潮洗禮的熟練勞動工人,同時還有一支懂得與國際資本打交道的新型的年輕的經濟管理人才和企業家隊伍。1995年納入深圳市統計范疇的干部18.3萬名,平均年齡35歲,堪稱中國年輕化的干部人才隊伍。經過10多年的知識化和專業化進程,已有59.6%的干部達到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57.7%的干部成為專業技術干部。深圳的企業干部隊伍從1980年的3845人,發展到1994年的30644人,總量上增長了近10倍。現在的一、二類企業領導人已有80%具大專以上學歷,三類企業領導人有專業技術職稱者達到84.2%。在人才的數量與素質方面都較一些地區占有明顯優勢。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吸引這四面八方的年輕人來這里發展,來這里謀生,為這座年輕的城市增磚添瓦。全市人口平均年齡為30歲左右;深圳還處于旺盛的“人口紅利”期,它有的制度環境吸引了很多人才。
深圳科技創新優勢
深圳作為一個創新的源地,向全國提供設計、標準、研發成果,并深圳已經涌現出一批像華為、中興、騰訊、比亞迪、華大基因這樣的很有活力的創新型企業。
深圳制度創新優勢
深圳發揮“排頭兵”作用,在全國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實踐證明,制度創新是經濟特區發展的靈魂,是創造人間奇跡的源泉。
三十年多來,深圳進行了一系列敢為人先的創新實踐。深圳秉承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大膽突破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創造了諸多“第一”:新中國土地使用權拍賣的第一槌在這里落下;新中國的第一只股票在這里發行;以建立“大部制”為突破口的行政體制改革在這里奠基,到2009年深圳共進行了8次機構改革和4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功探索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任制;為全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開辟了道路;率先進行文化體制改革,創辦“文博會”,實行文化事業單位“管辦分離”,探索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產業發展模式。
歡迎隨時聯系我們并咨詢日聰集團,網址www.zjdaye.cn;www.373758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