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對稱。由本部門、本單位內部的獨立機構和人員對本部門、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前和事后的審查和評價。這是為加強管理而進行的一項內部經濟監督工作。為了讓投資者更快捷地了解中國的財務、稅務環境,登尼特特對內部審計的相關知識作以下說明。
一、內部審計的定義
內部審計,是建立于組織內部、服務于管理部門的一種獨立的檢查、監督和評價活動,它既可用于對內部牽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監督和評價,又可用于對會計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合法、完整,對資產的安全、完整,對企業自身經營業績、經營合規性進行檢查、監督和評價。
二、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
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的具體審計事項如下:
1.查明企業內部數據是否真實可靠;
2.查明企業資產核算是否健全,并保證資產不受任何損失;
3.檢查和評價會計、財務和其他控制職能是否健全和充分;
4.查明企業的政策、計劃和規章制度是否認真執行;
5.評價企業各部門完成各項任務的質量;
6.提出改進經營管理的建議。
三、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聯系與區別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比,共同點為掌握基本的財務審計技術,審計結果可能存在相互借鑒。兩者的區別如下:
1、獨立性不同。根據II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于2011年發布的IPPF內部審計實務框架第1100、1110章節,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內審人員履職時免受威脅,另外一方面指審計組織機構的獨立,即與董事會的匯報關系的獨立。相比外部審計常用的《獨立審計準則》,因兩者的目標不同和服務對象不同,導致兩者獨立性不相同。
2、兩者的審計目標不同。外部審計的目標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務合同的限制,如常見業務——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財報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評價,而內部審計的目的是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幫助企業實現其目標。
3、兩者關注的重點領域不同。外部審計的關注重點領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財務報表審計中,外部審計主要側重點是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合規性,也就是對財報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評價。而內部審計主要側重點是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目標達成、經營效率等方面。
4、業務范圍不同。外部審計的業務范圍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鑒證審計、盡職調查等業務。而內部審計是以企業經濟活動為基礎,拓展到以管理領域為主的一種審計活動。
5、審計標準不同。內部審計的標準是非法定的公認方針和程序,如IPPF;外部審計的標準是法定的獨立審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
6、專業勝任能力要求不同。內部審計要求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水平,由于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實現其目的,改善機構運作并增加價值,故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