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于商品的選擇標準往往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品牌,而做好品牌的第一步,是要為產品量身定制一個叫得響的“商標”,給自己的產品起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然而就是這個“名字”,若想取得好而又不被侵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還可能引發一場場商標戰。
商標,作為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一個特點在于它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因為商標權利的無形,即便權利人的權利被侵害了,也不容易被發現。又因為品牌帶來的效益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很多企業在發展之初往往并不重視自己的商標,因為企業感覺不到它所帶來的價值。
但是如果這種侵權的情況不及時控制的話,對企業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最后可能會對權利人苦心經營的市場產生一定的沖擊。如果這時企業發現別人侵犯了自身的權利,才主張權利,往往會發現形成的影響已經非常難以挽回了。
原因在于,第一是企業主張權利可能會很困難;第二是企業即便主張自己的權利,對自身不利的影響已經產生了,侵害也已經造成了,再彌補也會非常困難;第三是對于企業本身的商譽造成影響。
尤其是對于一些高端品牌的商品來說,本來是想證明自身品牌的品質不凡或者定位高端價格不菲,而選擇這個品牌的人就等于選擇了一種身份,而這種身份更多的標志著在一個特定的圈子內獲得了某種身份的認可。而隨著仿冒假冒商品的出現,這種能標志身份的商品開始出現了錯亂。一般來說,假冒的產品通常價位很低,原本負擔不起這個商品價格的人現在也可以購買類似的商品了,那么此前選擇這個品牌的人,一旦認為這個品牌不能象征他的身份品位或所屬的圈子,就不再去選擇這個品牌了,這對企業的傷害無疑是很大的。
而在前幾年,國內很多企業對于品牌的保護并不是特別重視。無論是在國內還是走向國際,國內很多企業都吃過虧。北京一家專門做服裝的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伊始并沒有申請注冊商標。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后,這家公司的生意規模越做越大,但是卻發現自己一直在使用的商標已經被他的競爭對手——北京另一家服裝公司搶先注冊了,這也意味著第一家公司不能再在服裝和鞋帽類別使用這個已經用了十多年的商標了。這種情況的損失可以說是難以彌補的。
一旦被別人搶注,對企業來說,無形中就會多了許多麻煩和成本。
或許,我們還記得海信的教訓。1999年,博世—西門子集團公司在德國注冊了“HiSense”商標。該商標與海信的“Hisense”商標只在中間的字母“S”處有微小區別,搶注的商標是大寫,而正宗的海信商標是小寫。這場商標糾紛一直持續到2005年,最終在中國商務部官員斡旋下,海信與博西家電達成和解協議,博西家電同意將其在德國及歐盟等所有地區注冊的“HiSense”商標一并轉給海信集團,同時撤銷對海信的商標訴訟,海信集團撤銷針對博西家電的所有商標注冊申請。在這場商標爭奪戰中,以海信向博西家電支付高達“6位數”歐元的轉讓費為結局。
如果,海信能早一點考慮在國外將其商標注冊,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商標被搶注,由此省去高達6位數的轉讓費和長達6年時間的紛爭呢?但是我們知道,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商戰中,稍有不慎,失去的是什么或許只有身在其中的企業自己知道。
因此,企業如果要想做大自己的品牌,商標的申請注冊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現在很多企業意識不夠,在國內申請注冊保護好了,但等他做大了,想到國外發展,才發現商標被人搶注了。因為現在大多數國家都規定,確定商標權的歸屬是注冊在先原則,而不是使用在先原則。企業在國內做得很大,但是在國外不一定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果兩年以后打算去美國發展,現在就要去把商標注冊下來。
企業可以通過《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及其議定書向其他國家延伸保護,不用一個一個國家去遞交商標申請材料,可以向多個國家同時注冊。填一份協議,在很多國家都可以保護,就把商標延展到國外了。因此IT行業應吸取教訓,借鑒經驗首先要做號商標注冊工作。